简体版| 繁体版 个人中心
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2025年上半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建议

发布日期: 2025-03-26 12:12

钦州市农作物病虫情报

钦州市植物保护站                      5                  2025325

2025年上半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

发生趋势及防治建议

一、上半年病虫害发生趋势

根据冬后病虫源基数调查情况,结合气候条件、种植结构、历史资料、农事活动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5年上半年我市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累计发生面积1091.15万亩次,上年同期增长约7%,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局部偏重。其中,水稻病虫害总体发生程度中等局部偏重主要病虫害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纹枯病、水稻钻蛀性螟虫等。玉米、甘蔗、果树、蔬菜等作物发生的主要病虫害为玉米蚜、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甘蔗螟虫、甘蔗蓟马、荔枝蒂蛀虫、荔枝蝽、荔枝霜疫霉病、柑橘螨类潜叶蛾、炭疽病、溃疡病、柑橘木虱、菜蚜、小菜蛾、黄曲条跳甲、菜青虫、白菜霜霉病、软腐病等。具体发生趋势预测如下:

钦州市2025年上半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表

作物名称

病虫名称

发生面积(万亩次)

发生级别

为害时期

主要发生区域

水稻

稻纹枯病

81

3(4)

5/-6/

全市稻区

稻瘟病

8.75

1(3)

4/-7/

全市稻区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1.5

1(2)

4/-6/

全市稻区零星

三化螟

4

1

4/-6/

全市稻区零星

二化螟

12.1

2(3)

4/-6/

全市稻区

稻飞虱

87

3(4)

4/-7/

全市稻区

稻纵卷叶螟

80

2(4)

4/-6/

全市稻区

水稻跗线螨

1

1(2)

5/-7/

全市稻区零星

稻粉虱

2.1

1(2)

5/-7/

全市稻区零星

稻曲病

2.35

1(2)

5/-7/

全市稻区零星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0.2

1(2)

5/-7/

浦北县局部

(接上表)

作物名称

病虫名称

发生面积(万亩次)

发生级别

为害时期

主要发生区域


水稻白叶枯病

0.7

1(2)

5/-7/

灵山县局部

福寿螺

29.9

2(3)

4-6

全市稻区

玉米

玉米纹枯病

7.38

2

5/-6/

全市玉米种植区

玉米大斑病

4.95

2

5-6

全市玉米种植区

玉米锈病

2.72

2

5/-6/

全市玉米种植区

玉米蚜

13.6

2(3)

5/-6/

全市玉米种植区

玉米螟

10.5

2(3)

3/-6

全市玉米种植区

草地贪夜蛾

10.7

2(4)

3/-6

全市玉米种植区

甘蔗

甘蔗黑穗病

3.6

1(2)

5/-6/

全市蔗区种植区

甘蔗螟虫

45.8

3(4)

3/-6/

全市蔗区种植区

甘蔗绵蚜

10.9

2(3)

3/-6

全市蔗区种植区

甘蔗蓟马

24.2

3

5-6

全市蔗区种植区

蔗根土(锯)天牛

5.4

1(2)

3-6

全市蔗区种植区

柑橘

柑橘溃疡病

6.15

3

3-6

全市柑橘种植区

柑橘疮痂病

3.55

2

3-6

全市柑橘种植区

柑橘炭疽病

7.75

3

3-6

全市柑橘种植区

柑橘红蜘蛛

17.2

3(4)

3-6

全市柑橘种植区

柑橘潜叶蛾

14.8

3(4)

4/-6

全市柑橘种植区

柑橘锈壁虱

6

2(3)

4-6

全市柑橘种植区

柑橘蚧类

10.1

3

4/-6

全市柑橘种植区

柑橘粉虱

2.8

1(2)

4/-6

全市柑橘种植区

柑橘木虱

6.15

2(3)

3/-6

全市柑橘种植区

小实蝇

3.78

2

1-4

全市柑橘种植区

荔枝

荔枝霜疫霉病

51.9

3(4)

3/-6/

全市荔枝种植区

荔枝蝽

59.4

3(4)

4-6

全市荔枝种植区

荔枝蒂蛀虫

78.1

3(4)

4-6

全市荔枝种植区

芒果

芒果炭疽病

5.2

3

3-6

全市芒果种植区

芒果白粉病

3.37

2(3)

3/-6

全市芒果种植区

蔬菜

瓜类疫病

4

2(3)

4-6

葫芦科种植区

白菜霜霉病

8.4

2(3)

2-4

全市白菜种植区

白菜软腐病

8

2(3)

3-5

全市白菜种植区

黄曲条跳甲

25.8

3(4)

3/-6

十字花科蔬菜种植区

小菜蛾

26.5

3

2-6

十字花科蔬菜种植区

菜青虫

24.3

3

2-6

十字花科蔬菜种植区

菜蚜

30.5

3(4)

2-6

全市蔬菜种植区

美洲斑潜蝇

11.2

2(3)

3-4

全市蔬菜种植区

斜纹夜蛾

10.45

2(3)

3-6

全市蔬菜种植区

蔬菜蓟马

2.1

2

3-6

全市蔬菜种植区

烟粉虱

0.1

1

3-6

灵山县局部

其他

鼠害

190

3(4)

3-6

全市各地

土蝗

23.2

2(3)

4/-6

竹林周边地块

二、主要预报依据

(一)气象条件

据市气象部门关于钦州市2025年汛期气候趋势预测,前汛期(46月)总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13成,4月部分地区气象干旱持续,56月有发生局地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前汛期平均气温大部偏高。前期干旱的气象条件不利于荔枝花期霜疫霉病、柑橘溃疡病、炭疽病、白菜霜霉病、软腐病等部分喜湿性病害的发生,但有利于黄曲条跳甲、蚜虫、蓟马等虫害的发生,若干旱持续,4月下旬至5月份,竹林及周边田块易爆发蝗虫灾害56月份若出现暴雨洪涝灾害,受洪水影响的田块则易出现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细菌性茎基腐病等病害的流行。

此外,根据历史气象数据,我市主导风向通常在4月份发生转变,西南季风持续加强,这将有利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草地贪夜蛾等迁飞性害虫随着西南气流从中南半岛迁入我市,虫量快速积累,防控压力开始增大。进入5月份以后,随着病虫已大量积累,雨热条件适宜,大部分病虫害进入盛发期

(二)病虫源基数

1.水稻病虫

稻飞虱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一般在3月上旬开始陆续迁入,3月下旬至4月中旬开始迁入较为频繁,自今年31日观测场开灯以来,浦北县、钦南区相继在310日、314日监测到当地第一波稻飞虱的迁入峰,与常年迁入时间相近。截至320日,全市4县(区)监测点测报灯共诱捕到稻飞虱126白背飞虱占比为35.71%诱捕总数为2020年以来最少的一年,预计第二代稻飞虱中等局部偏重发生。

稻纵卷叶螟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其通常在4旬开始大量迁入我市尽管目前未监测到稻纵卷叶螟的迁入峰,但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于319328监测到该虫的迁入峰,较常年明显偏早,造成20232024第二代、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在我市局部稻区发生相对较重,预计今年其在我市局部稻区仍然偏早偏重发生,防控压力较大

近几年的冬后调查数据显示二化螟逐渐成为我市水稻钻蛀性螟虫的优势种群,大螟次之,而台湾稻螟、三化螟已较为罕见。在越冬虫口密度方面,二化螟在钦北区、灵山县、钦南区、浦北县各类型田加权平均亩虫量分别为621头、467头、338头和69头,均较上年有不同程度增长,尽管晚稻二化螟在面上的发生程度较轻,但在局部田块亩虫量可达到18000头。二化螟为杂食性螟虫,其蛹在不同作物上羽化时期不一致,世代重叠严重,导致测报和防治难度加大,我市二化螟的发生将逐年加重。预计上半年二化螟、三化螟发生面积分别为12.1万亩次和4万亩次,二化螟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其中第一代在个别田块可能达到偏重发生程度,三化螟为轻发生。

稻纹枯病为水稻常见性的病害,在我市稻区分布广泛,田间菌源充足,上半年仍将大面积发生。稻瘟病主要在浦北县山间老病区发生,在我市其他地区零星发生于感病品种田块中。稻曲病全市零星发生,一般在水稻灌浆期开始发病,在近两三年的监测调查中,其在田块中的病穗率有所提高。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在我市早稻上发生的现象较为罕见,但仍可能在传统老病区和未经种子消毒的感病品种上发生。水稻跗线螨一般在水稻孕穗期开始为害,近几年中发生的频率也有所提高。稻粉虱一般在晚稻中后期发生,其在早稻上发生的概率较低。

2.草地贪夜蛾

截至319日,我市4县(区)病虫监测点的高空测报灯共诱捕到成虫7头,较上年同期减少67.86%我市虽属于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区,但越冬虫量较少,每年春季从中南半岛迁入的成虫产卵,是我市初代草地贪夜蛾虫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317日,全市各县区均已调查到有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玉米,其中灵山县、钦南区、浦北县分别较上年提早40天、24天、10天,钦北区较上年延后3天。截至319日,全市草地贪夜蛾累计发生面积为377亩次,较上年同期增长254亩次随着本地虫源繁殖及外地成虫不断迁入,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将进入快速增长期,预计上半年发生面积10.7万亩次,随着各级植保部门大力宣传,对该虫害的防治意识已深入人心,预计发生程度中等偏轻,但该虫具有暴食性,防治不到位的局部地块仍可能偏重发生

3.其他病虫

钦北区大寺镇钦南区大番坡镇甘蔗枯心率分别为0.83%0.23%,局部宿根年限较长的蔗地枯心率2.7%4%较上年同期有所降低灵山县柑橘红蜘蛛、甘蔗绵蚜较上年同期增长分别2.52%1.96%,柑橘潜叶蛾、柑橘炭疽病、柑橘蚜虫、荔枝霜疫霉病、荔枝蝽、荔枝蒂蛀虫等病虫害的虫口密度或发病率均较上年同期降低2.63%6.02%,柑橘木虱虫口密度与上年基本持平。但柑橘木虱、柑橘蚜虫、柑橘叶螨、甘蔗绵蚜等部分害虫繁殖速度快,世代重叠现象明显,虫口数量容易积累,今年仍有偏重发生的可能。今年中晚熟荔枝品种的成花率普遍超过90%,明显高于上年,预计为害荔枝花穗和果实的病虫害发生面积将明显高于上年,其中荔枝霜疫霉病、炭疽病、蒂蛀虫、荔枝蝽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可达到中等局部偏重。

(三)品种布局

杂交稻播种面积较高,其中不乏有些感病品种,易受病虫危害。如叶片夹角大,田间封行早,郁蔽且湿度大,为病虫提早发生提供适宜环境条件,利于稻纹枯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重大病虫发生为害,而不利于水稻植株中下部病虫害防治的开展。我市玉米种植较为普遍,玉米种植时间以春玉米和夏秋玉米为主,但气候条件适宜全年皆可种植,种植品种方面以杂交甜玉米为主,生长期相对长,利于病虫的周年发生及辗转为害。甘蔗种植以宿根蔗为主,其本身所积累的病虫较新植蔗多,利于甘蔗的病虫害发生。柑橘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新旧柑橘园呈插花式分布,非常利于病虫害由旧柑橘园扩展至新柑橘园。农作物种植区(特别是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种植区域)交错相连,桥梁田块多,食料丰富,有利于病虫辗转繁殖。

(四)农事操作

由于耕地有限其他原因,部分种植户无轮作的习惯,加重了部分土传病害的发生。近两年以来,依托冬种绿肥项目,我市冬翻田的比例有所提高,对于降低水稻钻蛀性螟虫、稻纹枯病、稻粒黑粉病等多种病虫越冬基数较为有利,但仍存在大面积的板田,此类田块的越冬病虫基数仍然较高水利灌溉条件差的田块,无法及时开展春灌灭蛹工作,水稻高茬收割,降低灭蛹效果,均利于水稻钻蛀性螟虫虫源积累。加上近年来在田秸秆数量多,包括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在内的多种水稻病原体残留田间,田间菌源充足,对于病害的发生非常有利。近年来,我市推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新模式,因单子叶、双子叶作物在除草剂使用上存在差异,造成杂草防治较为困难去年以来,水稻增密增穗技术在我市开展示范推广,此类田块的植株中下部空间较常规田块更为密闭,易形成高湿的微环境,在利于喜湿性病虫害发生的同时,也降低了药物直达病灶的概率,给病虫害的防控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农作物的播期相对集中且与病虫发生时间较吻合。部分种植户无冬季清园和有效销毁病残体习惯,导致大量病残体遗留发病田或果园,利于病虫害持续发生。跨蔗区调运蔗种给双高糖料蔗基地带来新病虫种类危害的潜在风险。多数地区地仍以散户经营为主,各自经营,不利于整体规划,难以大规模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将会造成病虫害防治不彻底,易反复为害。

三、防治意见

(一)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继续加大对植保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确保“人员、经费、技术、物资”四到位。各级植保部门要严格执行“天天调查、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五天一报、重大病虫周报、突发病虫实时上报”制度。加快推进省级田间监测点和病虫观测场项目实施进度,加强田间调查与病虫观测场设备维护,准确把握重大病虫发生趋势,及时发布病虫情报,科学指导防控行动

)在防治关键时期,明确重点防控对象、关键区域和最佳防控时间因地制宜做好分类指导工作。特别要抓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草地贪夜蛾、土蝗等迁飞性、突发性、暴发性重大病虫害的防控指导工作,确保粮食安全生产。要积极做好水稻增密增穗田块病虫害调查与防治指导工作,高质量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实施。要统筹做好当地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控指导,全力降低种植户经济损失

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相融合。全面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积极探索与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科学安全用药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模式。支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发展,推进植保无人机、喷杆喷雾机、风送式喷雾机等高效植保药械应用,广泛动员引导种植户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推动面上持续、有效、安全控制病虫灾害。

(四)强化科学安全用药指导开展科学安全用药培训活动,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品种和高效药械,指导农业生产者开展达标防治、对症选药、适时适量用药,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用药规定,严防违规用药,避免乱用药。持续抓好豇豆、荔枝等重点作物减药控残治理,集成推广“防虫网+“光驱避”等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加速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高效低风险农药替代老旧抗性农药“双替代”进程,降低农药残留污染风险。建议不同作用机理农药之间搭配或轮换使用,减缓病虫抗药性产生。

本期情报    拟稿:黄元腾吉审稿:张文杰     签发:黄光耀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